今年3月21日,第18个世界睡眠日以“睡眠健康,优先之选”为主题,为第十五届北京睡眠会议赋予了特殊的时代意义。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睡眠健康已成为全民健康素养的关键要素。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睡眠健康,将其纳入“健康中国2030”战略,明确列为《健康中国行动》五大核心健康行为之一,并纳入全民健康素养提升目标。
由中国睡眠研究会主办、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与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承办的本届会议,汇聚全国顶尖专家与青年学者,聚焦睡眠障碍诊疗前沿、机制探索、技术创新及跨学科协作,展开深入交流和思想碰撞。这场思想与学术的盛宴,不仅展示了我国睡眠医学领域的最新成果,更为推动睡眠学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为实现“健康中国”目标注入了新动力。
21日上午8点,会议正式拉开帷幕,围绕睡眠医学领域的前沿研究与临床实践展开深入探讨。会议期间,各分论坛聚焦不同主题,内容丰富,亮点纷呈。
在分论坛中,专家们分享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张斌教授从睡眠中心的建设与管理角度出发,强调了诊疗技术与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王莞尔教授详细讲解了RBD视频多导睡眠监测的判读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在基础与临床专题陆军军医大学的胡志安教授深入探讨了中脑EW核作为新促睡眠脑区的机制,为睡眠障碍的治疗提供了创新性思路。青年学者论坛和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论坛中,年轻学者们展示了他们在睡眠医学领域的创新研究成果,展现了学术界的新活力。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应用为睡眠医学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体现了科技与医学深度融合的潜力。病例讨论专场是传统最受欢迎的部分,8个案例、各学科的临床专家点评,通过多学科协作与分析,为诊治睡眠疾病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思路。
在3月22日上午的开幕式,由中国睡眠研究会副理事长,睡眠障碍专委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詹淑琴教授主持开幕式,对与会专家的积极参与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强调了本次会议对于推动我国睡眠医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中心主任韩德民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院士;复旦大学药理学院院长黄志力教授等多位重量级嘉宾出席并致辞。在上午大会部分,韩德民院士强调,睡眠医学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于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陆林院士指出,当前睡眠障碍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凸显,加强睡眠医学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结合,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医疗负担的关键路径。黄志力教授表示,本次会议为国内外睡眠医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宝贵的平台,有望推动一系列创新成果的诞生。
在3月22日上午的大会上,林建生教授则介绍了“Wake-Promoting Therapy with Histamine H3-Receptor Inverse Agonists”,为睡眠障碍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Thomas McHugh教授分享了关于“Learning during sleep”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睡眠在学习和记忆巩固中的重要作用。
在会议的特别环节中,主办方还精心安排了一场赠书活动,向与会者赠送了陆林院士主编的《睡眠医学病例集》,旨在促进学术交流与知识共享,为参会者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
此外,备受瞩目的“恩华杯”全国病例交流项目也在本次会议中正式启动。这一旨在全国范围内推动睡眠医学病例的研究与交流,提升青年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和科研能力。病例交流大赛的启动为年轻学者和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交流经验的平台,有望激发更多创新思维和研究成果。
本次会议采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形式,会议期间,共安排了1603分钟的精彩讲课,涵盖9个分论坛和2个病例讨论,内容丰富多样。从睡眠中心的体系化建设与管理,到睡眠监测的规范化及治疗新技术,再到睡眠疾病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睡眠与神经、精神疾病的关系等,全方位展现了睡眠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汇聚了来自神经科学、呼吸病学、心理学等领域的70位专家学者,通过60个前沿学术报告,构建起多维度学术交流矩阵,为参会者带来了一场知识的盛宴。本次会议采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形式,共吸引了296位线下参会者签到,线上注册听会人数高达1276人,直播点击量累计达到3.3万次,覆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充分体现了会议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影响力。
此次会议不仅是对政策的积极响应,也为实现“睡眠友好型社会”的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为我国睡眠医学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学术交流、创新研究和多学科协作,会议为解决复杂睡眠障碍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充分体现了睡眠医学在推动全民健康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期待在下一届会议中再次相聚,共同推动睡眠医学事业的发展,为更多睡眠障碍患者带来福音,助力全民健康生活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