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病人有多害怕?我国围术期焦虑调查出炉

2021-06-04

  手术治疗是现代医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据统计,我国目前每年约有7000万人接受手术治疗。麻醉是手术的前提条件,胃肠镜、膀胱镜、气管镜检查和口腔科等有创检查和治疗对麻醉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据估计,我国近年来每年约有8500万人经历一次麻醉。在发达国家,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每年经历一次麻醉,我们的数据正在接近这个水平。


微信图片_20210604103419.png


“中国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心身医学研究杂志》


  术前焦虑和术后疼痛、恶心呕吐、失眠等都是手术病人术前和术后最常见最痛苦的遭遇。所谓焦虑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严重影响手术期间病人生活治疗和医疗品质。经过以往二十多年的努力,由于病人自控镇痛等技术和舒适医疗理念的推广,术后疼痛和恶心等都得到较好的控制,但焦虑一直没有引起外科和麻醉科医生的足够重视。


  国际上研究数据显示,术前焦虑的发生率为11%-80%,而且与术后心脑血管并发症、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密切相关。长期以来,我国手术病人围术期焦虑数据一直没有权威数据报告。为此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暨中国科学院北京转化医学研究院麻醉、疼痛与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安建雄博士牵头组织了一项多中心、大样本研究,病人来自湖南湘雅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妇幼医院、山东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和胜利油田中心医院、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华北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市肛肠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和中国医大航空总医院,覆盖了心胸外科、神经外科、妇产科、骨科、普外和介入医学等除外儿科和口腔科以外的所有学科,共涉及1200名手术患者。


  研究成果示:择期手术患者术前高度焦虑的发生率可达25.9%,其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女性、高侵袭性手术、焦虑型性格特征及失眠病史等。绝大多数患者主要担心是手术效果、麻醉安全及术后疼痛等,提示医务人员术前教育缓解患者焦虑情绪的必要性。此外,研究发现手术大小直接影响术前与术后焦虑程度,术前焦虑水平越高,术后疼痛越严重,睡眠质量也越差。但术前焦虑与术后恶心呕吐间并无显著相关性,提示在选择制定术后疼痛及失眠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术前焦虑状态。


  上述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欧洲心身医学协会官方杂志《心身医学研究杂志 J Psychosom Res》,在读研究生李西荣和张文浩并列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麻醉、疼痛与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安建雄教授,美国匹兹堡大学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系Safar终身教授(以已故心肺复苏之父Peter Safar命名的荣誉)John Williams博士为合作作者。


  本研究作者之一、我国现代医学教育发祥地湘雅医学院麻醉学系主任、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副会长郭曲练教授说,如何正确评价围术期焦虑,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干预,将是未来推动舒适医疗,改善病人预后,提高围术期管理水平和病人满意度的重要内容。


  作者简介:

  李西荣,潍坊医学院麻醉学院在读研究生,国家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二年级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为围术期舒适化医疗。


  张文浩,中国科学院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失眠机制及创新疗法,曾在国际期刊率先发表“病人自控睡眠“新概念。


  安建雄,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北京转化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民盟中央卫生与健康委员会副主任。2001-2004留学美国匹兹堡大学,2009年赴英国伦敦圣.托马斯医院和牛津Churchill医院学习。率先提出和践行以“病人自控睡眠”为主线的“多模式睡眠” 治疗顽固性失眠;发现较深麻醉保护术后认知功能的细胞骨架和线粒体机制;主张用神经修复替代神经损毁和激素注射治疗慢性疼痛,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和慢性盆腔痛等疑难病先后发表在国际期刊。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首发基金和1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英文论文60余篇。是中国睡眠研究会麻醉与疼痛专委会、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睡眠医学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委会电休克与神经刺激学组和《睡眠医学中国行》发起人。